这里有着2700余年的历史,这里是中国古代商周青铜文化的发源地,古铜矿遗址石碑就矗立在这块土地上。而今天,一座自动化、现代化的矿山企业在这里拔地而起,给这片古老的土地带来新的生机和希望。今天,就跟随小编,走进这家在时光隧道中走来的企业——赤峰大井子矿业有限公司。
赤峰大井子矿业有限公司
编辑
赤峰大井子矿业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大井子矿业”)坐落在商周青铜文化发源地——大井古铜矿遗址附近,该遗址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一处集采矿、冶炼、铸造等全工序的古铜矿遗址。如今,大井子矿业的时代新篇在这片遥远文明的矿区上再次唱响。
编辑
大井子矿业是赤峰铜采选行业的先行者,其前身是大井子银铜矿。1976年,当地利用地质队留下的150米探矿斜井,采取手工凿岩和人工背矿的方法,办起了大井银铜矿,至1980年达到日处理量50吨的采选能力。
编辑
选矿一厂重选车间
1984年起,大井子银铜矿开始重组改革,2011年,成功重组到中国有色集团,这是大井子银铜矿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,使其重新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,也使企业的发展掀开了新的篇章。
编辑
选矿二厂重选车间
编辑
选矿三厂
2011年后,大井子矿业建设了10000吨精锡冶炼项目,2012年试车成功,公司当年销售创历史新高,2015年,又进行了流程再造和生产结构布局调整。至此,大井子矿业形成了目前1600吨日采选和10000吨精锡、铜日处理量1600吨、铅锌日处理量600吨的生产能力,荣获“内蒙古最具责任感企业”、“赤峰知名品牌”等荣誉称号。
大井子矿业的主要产品为铜、锡精矿和精锡锭,现有四个生产单位和一个全资子公司——大井子锡业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大井子锡业”),它不仅是大井子矿业的“王牌”企业,还是我国长江以北最大的锡冶炼基地,行业内有“江北一枝花”之称。
赤峰大井子锡业有限公司
编辑
林西县横跨大兴安岭成矿带南段,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基地和锡钨成矿带,是名副其实的“北方锡都”。
编辑
2011年,这里的锡矿焕发了熠熠华光,依靠着丰富的锡矿资源,中国北方第一个获批建设、也是长江以北最大的精锡冶炼项目、中国有色金属协会锡业分会会员单位——大井子锡业应运而生。
编辑
大井子锡业位于林西县金鼎工业园区内,厂区占地面积200亩。项目设计投资为2.7亿元,分两期建设。
编辑
2011年
建设一期项目为年产精锡5000吨,2013年正式建成,并于5月冶炼出第一炉精锡,纯度为99.97%,达到国家标准。
2018年
新建一台1250KVA电炉,精锡年产能达到7500吨。
2019年
新建3台1250KVA电炉,淘汰反射炉冶炼工艺,精锡年产能达到10000吨。
编辑
编辑
编辑
在机器轰鸣的主厂房,原料配料后,经输送机进入反射炉内,进行1400度高温熔炼,灰黑色矿粉变成了赤红色的液态粗锡,顺着管道装入锡包,经验丰富的工人将流出的副渣装入渣包。25米高的行车将锡包送入精炼炉除去铁等杂质后进行铸锭,再将渣包送入烟化炉内进行二次提炼。就这样,特号标准精锡就制成了。
“皇岗”牌
编辑
大井子锡业的产品注册商标为“皇岗”,其纯度高、含铅低,产品质量可达到特号锡标准,广泛应用在各类焊锡、食品包装、化工、浮法玻璃、合金、锡制品等行业。
编辑
目前,产品已取得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、EICC无冲突矿产认证、欧盟ROHS-环保指令标准(SGS认证),畅销至华北、华南、华东、华中等地,与10余家锡制品和锡化工企业有着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。
历经关闭破产的阵痛,转制重组的艰辛,经过大量的实践探索,不断优化流程和技术改造,从手工作坊式矿山发展成今天的自动化、现代化矿山企业,赤峰大井子矿业这艘巨轮必将以前所未有的发展劲头,向着更辉煌的明天前行!
编辑